一经长春航展揭开歼-35的“腹部”弹舱深圳知名的配资公司,围观的民众几乎都屏住了呼吸——六枚造型锐利的LD-8A反辐射导弹就像一柄直刺向敌方的防空系统的隐形利剑般紧凑的阵列的嵌入了舱内,令不少人都为之惊叹!。刚刚以仅重130公斤的“小蚊子”形象就将160公里的远程打入了西方的防务界,引起了他们的极大震动.。或将现代的空战规则彻底地推向了一个崭新的天地。
“旧瓶新酒”的智慧:从空空导弹到雷达杀手
LD-8A型反辐射导弹的研发设计,处处彰显着东方特有的智慧光芒。由其高的气动布局可知其与霹雳-15远程空空导弹高度相似,长3.2米,直径180毫米,采用了惯导/卫星的精确定位与宽频的被动雷达的复合制导,圆的概率误差小于4米。这种在成熟平台基础上做改进的想法,能显著减少研发所需的成本和耗时。
跟我国目前正在服役的、重量达600公斤级的鹰击 - 91反辐射导弹比起来,LD - 8A的重量减轻了78%,可射程却提升了60%。而其更大的关键在于,它既可作为歼-35、歼-20等一系的新型隐身战机的弹舱,彻底地解除了以往将反辐射导弹外挂在隐身战机的机身上就必然破坏其隐身性的难题.。
隐身与火力密度双重突破
歼-35那弹舱的设计啊,简直称得上是工程领域的一大奇迹。由於隐身战机的弹舱容量的限制,其反辐射作战时往往只能携带2-4枚导弹,对其有效的反辐射攻击就大大降低了。借助其独特的折叠弹翼和紧凑的机身设计,使得歼-35就可在隐身的状态下内置6枚高超音速的空空导弹,从而使其单机的火力密度都大大地提升了150%,由此可见,一支装备了歼-35的空中作战部队就能以极高的效率地将多个防空的重点相继打下。
而LD-8A的这一特点正可将其发射的条件尽可能的灵活化,即可在1.5万米的高空以1.2马赫的低速率发射时,射程可达160公里,对于载机在敌方的防区外发动打击都能赋予了相应的安全的距离。
智能抗干扰:专克雷达关机战术
现代防空系统常采用“雷达突然关机”战术对抗反辐射导弹,而LD-8A通过复合制导模式破解了这一难题,其导引头可记忆目标坐标,一旦雷达关机,导弹会自动切换至惯导/卫星模式继续攻击。
更先进的是,LD-8A支持数据链移交制导权,歼-35只需在安全空域发射,由后方预警机或无人机提供目标指引,实现“A射B导”的协同作战。这种能力在近年印巴空战中得到验证,如今被整合进更先进的体系之中。
无人机与有人机协同作战新范式
相比传统的武器,LD-8A的可配装性就已远超一筹。并且还可以将攻击-11的隐身无人机、翼龙-3的察打一体无人机等一系列的高新无人机都装载在其上起到大大地提高了其作战的综合性和战斗的可靠性。
无人机可前出高危空域执行雷达侦测任务,发现目标后立即召唤歼-35实施打击,或直接发射LD-8A攻击。这种“无人机侦察+有人机打击”模式,大幅降低了飞行员风险和作战成本。
尤其对于翼龙-3这类无人机,LD-8A的70公里低空射程已超过多数野战防空系统拦截范围,使其化身为廉价的“防空收割机”。
在平台对抗的不断升级背景下,传统的“体系破击”思路已逐渐失去先发的优势,而将体系的破击从单一的平台对抗推广到网络化的作战,逐步形成了从“打破”向“打破+”的战略体系,对于当前的军事形势具有较好的战略预警和战略决策的参考价值
LD-8A与歼-35的组合,代表了中国空军从单一平台对抗向体系作战的转型。
以歼-35为代表的第四代战机,不仅仅是一架高超的空天战机,更将成为战场的重要的信息节点,将自己与歼-20、预警机、无人机等一系列的高新战机实时的共享数据,从而实现了机群的“大脑”和“大数据”的联动,将空天战机的战斗力进一步的提高为更高的层次。
当LD-8A导弹发射后,它不再是孤立的弹药,而是整个作战网络的火力终端。这种转变让过去那种以区域拒止和反介入作为核心的防空策略,开始面临失去效用的风险。毕竟,就算防空网络再怎么严密无隙,也很难招架得住隐身战机和无人机同时从多个方向、不同高度发起的饱和式攻击。
从霹雳-15空空导弹的“退休再利用”,到LD-8A反辐射导弹的横空出世,中国军工仅用数年时间就完成了技术跃迁。伴随歼-35与LD-8A的组合大力投入实战,我们的空战也将步入“隐身突防、网络协同、防区外的猎杀”等一系列的新纪元。这一变化证明,现代军事科技竞争的本质,已从单项武器性能比拼升级为整个作战体系效率的博弈。
盛达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